IE版本小于9,为了不影响您的浏览效果,请升级IE版本! x

欢迎访问天津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首页  >  专题专栏  >  专题宣传  >  粮油知识与标准

我国粮食仓储产学研合作现状和发展
来源:天津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发布时间: 2016-07-08

A⁻

A⁺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粮食生产、供求发生了很大变化,粮食科技取得了显著成就,对促进粮食产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粮食仓储的产学研合作在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中的地位十分明显,在保障粮食流通和粮食安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粮食仓储产学研合作现状

1.粮食仓储专业队伍现状

专业技术队伍。专业技术队伍主要包括粮食科研院所、粮食类院校和粮食仓储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目前6个原部属粮食科研院所有专业技术人员900人,其中高级职务270人。郑州(河南工业大学)、武汉(武汉工业学院)、南京(南京财经大学)三所粮食类高等院校,通过国家和地方共建,粮油特色学科优势和学科队伍得到加强,目前,专业教师170人,其中高级技术职务100人,博士、硕士占教师人数的70%以上。国家和各省(市、区)粮食科研院所、粮食类院校及大中型仓储企业粮食专业技术队伍,总人数近1万人,这是我国粮食仓储科技研发、推广、应用的重要技术力量。

职工队伍。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入,国有粮食仓储企业改制基本完成,小型企业已全部转入民营化,效益差的将逐步退出市场,大中型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按现代企业制度成为自主经营的市场主体。据统计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中谷粮油集团公司仓储职工队伍中专以上学历人员占总人数的50%,地方仓储企业职工队伍中专以上学历人员占总人数的30%,但经过仓储专业学习和技能培训的远低于这个比例,所以全国粮食仓储职工队伍的学历层次结构和整体素质,还不能适应仓储技术现代化的要求,一些先进成熟的技术、装备不能被很好的使用、操作和维护。

人才培养和职工教育培训。全国粮食类院校粮油学科和专业,每年培养粮食仓储本科专业毕业生100多人,硕士研究生几十人,国家和地方农业、轻工院校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农产品储藏与加工方向的毕业生也有部分在粮食仓储行业就业,全国每个省均有粮食中专学校,按地方需求培养一定数量的中技粮食仓储技术人员,补充仓储队伍。粮食类高等院校和各省粮食中专学校也开展粮食仓储专业脱产、函授成人学历教育和短期培训。2002年国家粮食局组建成立中国粮食研究培训中心,2005年中国粮食研究培训中心在全国首批建立了41个粮食行业特有工种培训基地,开展了粮食行业特有工种的培训和鉴定工作,初步形成了粮食职工教育培训体系,以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和业务水平,适应储粮技术应用的要求。

2.科研院所与粮食流通和仓储企业的联系进一步加强,通过产学研合作进一步提升科技成果的转化能力

2002年通过改革转制,6个原部属粮食科研院所转制为科技型企业,整合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加强技术集成,形成集研究、应用和推广于一体的科技型实体,增强了新技术新产品的自主开发能力,进一步密切了科技与生产的联系,提升了行业和企业的仓储技术水平。如在国家粮库建设中,普遍应用了粮食科研院所自主研究开发的机械通风、环流熏蒸、计算机粮情检测和谷物冷却等四项新技术,大幅度提高了仓储技术水平。郑州粮科院等单位研究开发的“散粮储运装备技术与应用”,为区域化散粮流通提供了技术支撑;北京粮食科研院等单位开发的低温储粮技术,成都粮科所等单位开发的二氧化碳气调储粮等技术得到了示范应用。省级粮食科研机构基本完成了转制工作,面向市场,服务企业,在促进地方粮食仓储科技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粮食院校粮食仓储科学研究现状

郑州、武汉、南京的原粮食院校是具有粮食行业特色和优势学科的高等院校,在粮食仓储相关基础理论、技术应用研究和成果推广方面成绩突出,是我国粮食仓储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科研基地。各院校粮油学科积极对外开展科技开发和技术咨询服务,从事科技成果的推广与转化。“九五”、“十五”期间,积极参与世行项目和国债项目———国家粮食储备库的建设,研究新型粮仓,推广新的储粮工艺,这些新型粮仓从结构性能到储粮工艺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这些新的设计和技术在确保中央储备粮存储安全和质量良好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河南工业大学组织开发的“国家储备粮库建设智能决策系统”、“储粮害虫防治专家系统”和“散粮储运关键技术和装备的研究开发”等研究成果,在中储粮总公司、中谷集团公司所属粮库和地方粮库推广应用,提升了我国仓储技术和管理水平。

上世纪末各省均有一到两所粮食中专学校,现在有的更名、有的合并、有的改变了和粮食管理部门的隶属关系,但粮食仓储仍是这些学校的传统专业,并且有一支长期从事教学、科研和技术推广的专业队伍,这些学校在服务当地粮食安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4.大中型粮食仓储企业产学研合作和储粮技术应用

上世纪末,为适应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国家粮食宏观调控,国家建立了中谷粮油集团公司,形成了较完善的粮食流通和仓储体系。本世纪初,为了加强中央储备粮的垂直管理,组建了中央储备粮管理总公司,通过从新建、扩建项目中上收一批直属库,目前已初步形成了28个分公司、布局在全国30省区的251个直属库的垂直储备粮管理体系。这两个集团公司是经营粮食仓储业务最大的国有企业。中储粮总公司为了适应市场竞争和确保国家储备粮安全,相继建立了研究与开发机构,使企业的研发队伍和研发力量得到了加强,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十五”期间,中储粮总公司投入科研经费约1亿元,取得21项专利。中谷集团公司有5家粮油专业科研设计院所。这些集团公司一是依托粮食科研院所科研、技术推广和产品开发优势,二是与粮食院校合作,开展科技研发和应用技术推广。粮食科技的发展及产学研合作在完善粮食仓储设施,减少储粮数量损失,延缓粮食品质劣变,降低储粮成本和运营成本上,取得了较好的效益,使得这些企业正在向产学研为一体的现代化企业发展。而多数地方粮食仓储企业,普遍存在研发管理机构不健全、科技开发资金不足、科技队伍较弱等问题,致使一些先进成熟的技术、装备不能及时得到推广应用,仅使用一些常规的实用储粮技术,影响了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粮食仓储产学研合作的发展

1.粮食仓储产学研合作的政策环境将进一步优化

2006年年初,国家召开了新世纪以来的第一次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会议作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提出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面对实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政府推动科技创新、管理创新,营造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院校和科研院所各自发挥作用的产学研合作的政策环境将进一步优化。第一,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合作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良好政策环境正在逐渐形成。第二,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根据粮食科技发展规划,吸收企业参与粮食科技项目的申报和实施,优先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集团牵头或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承担有产业化前景的重大项目和技术攻关项目,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项目实施机制。第三,支持企业建设研发中心,鼓励企业与科研部门、高校联合共建工程实验室,打造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平台。

2.发挥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粮食仓储科学技术的优势

发挥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科学技术的优势,是粮食科技产学研合作发展的基础。不断提高粮食仓储科技的原始创新能力,是进一步提升我国粮食仓储技术的研发、推广、使用的必由之路,是保证国家粮食流通和粮食安全科技体系的重要运作和实施形式。粮食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要注重应用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的研究,培育粮食科技持续创新能力,培育和发展粮食科技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并且把重大科学研究成果与粮食应用相结合,注重研究解决粮食仓储中的关键、实用技术问题。科研院所要加快建立现代科研院所制度,建立激发科研创新活力的环境,完善市场配置科技资源的管理方式,逐步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科学技术发展规律的科技运行机制,为紧紧围绕行业和市场需要,加强产学研合作,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提供组织和运行机制保证。

3.企业将逐步成为科技投入、技术创新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

企业将努力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特别是大型骨干粮食仓储企业要发挥粮食科技进步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加大科技投入,积极组建技术研发机构,建立与科研院所、高校的良好合作机制,努力成为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创新型企业。大型骨干仓储企业在生产性基本建设项目预算、销售利润中应列出或提取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科技开发和技术应用。中小型粮食仓储企业,也要依靠技术进步,重视新技术开发应用,以一定经费投入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企业不仅要为粮食仓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提供资金来源,更要成为科技成果的中试和转化应用基地,保证科技成果能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4.建设中介机构有效参与的科技服务体系

加强中介组织社会化网络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行业学会、协会在开展技术培训、科技咨询、科技成果推广服务中的桥梁纽带作用,为粮食仓储科技发展,为企业技术创新不断提供技术咨询、信息指导和市场调研等服务。中介组织要加强与政府管理部门的沟通,加强与科研院所、企业之间的联系,成为推动粮食仓储产学研合作的重要力量。

5.加强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是粮食仓储产学研合作的重要内容

高校粮油学科、粮食科研院所和粮食企业应采取多种措施和形式进行国际合作及技术交流,同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粮食科研机构和相关大学保持良好的学术交流和技术合作关系,了解国际粮食仓储科学研究和技术的前瞻性进展,引进人才和技术,结合中国仓储实际开展理论和应用技术合作研究,加速我国的粮食仓储科技进步和粮食经济发展。加强国际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不仅能提升我国粮食科学的研究水平,提升参与国际合作研究与竞争的能力,而且也是产学研合作的重要内容。

6.加强科技队伍建设是促进粮食仓储产学研合作的人才保证

随着高新技术的应用,粮食仓储科技要达到粮食储藏的保质、安全、效益,实现仓储现代化,必须把仓储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摆到重要的战略位置。仓储科技队伍建设一需要高层次创新型研发型人才,二需要懂技术、会应用的技术推广和实际操作队伍。因此,一是要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作用、在发展本科教育的同时,加大研究生培养的力度,力争粮食仓储学科博士生培养的突破,加快培养中青年为主体的创新型高层次的学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二是加强专业技术队伍建设,加强职工继续教育,开展从业人员上岗资格认证、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提高学历层次和专业技术水平,提高职工队伍素质。三是通过国际科技合作研究、人才交流、专项培训等多种渠道,使科技人员跟踪前沿研究和技术,更新知识,开阔视野,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四是大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氛围,努力把优秀科研人才吸引和聚集到粮食科技实践中来,为推动我国粮食仓储科技进步和创新贡献智慧和力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