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版本小于9,为了不影响您的浏览效果,请升级IE版本! x

欢迎访问天津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首页  >  专题专栏  >  专题宣传  >  粮油知识与标准

标准一粮油食品安全的保障
来源:天津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发布时间: 2010-06-09

A⁻

A⁺

专访国家粮食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郄建伟

在以“标准—粮油食品安全的保障”为主题的2010年国家粮食局科技活动周举办前夕,记者专访了国家粮食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郄建伟。
一、记者:请问今年粮食科技周活动主题、主要宣传内容与形式是什么?
郄建伟:2010年粮食科技周活动主题是: “标准一粮油食品安全的保障”。本次粮食科技活动周仍然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特点,充分体现科技在支撑引领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通过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和活动内容,宣传粮油食品在食品安全中的重要作用,宣传粮油检测及相关标准与规范制定的依据等。使城乡居民进一步关注粮油食品安全标准,认识粮食科技在保障大众健康方面的重要作用。
主要宣传形式包括:举办“粮油食品安全”专题科普讲座;印发《粮油食品科技》专刊;组织制作《粮油食品安全科普》DVD并现场播放;通过图片、展板宣传粮油食品检验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和政府在保障食品安全的规章制度、保障体系和采取的主要措施;发放粮油食品安
全方面科普知识的宣传资料;开放粮油检验实验室;现场展示粮油质量检验过程、检验仪器设备和防掺伪检验,指导群众现场使用仪器进行试验;邀请专家网上访谈和现场回答公众关心的粮油食品标准和质量安全热点问题等。旨在通过科技周活动,使公众能够认识和了解粮油食品安全标准、粮油科技知识在食品安全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标准与科技在支撑引领粮油食品行业发展等方面的作用,让科技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二、记者:请问粮食安全对食品安全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郄建伟:粮食既是人们赖于生存主食来源,是很多食品的重要原料,因此,粮食安全是食品安全的基础和前提。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和消费国,粮食安全是关系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对粮食安全问题历来高度重视。2004年以来,
我国粮食连续6年稳定增长,2009年我国的玉米、小麦、稻谷、大豆、油菜籽全部增产。为丰富食品种类,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提供了物质保障。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生活需要,科技已成为食品多样化,以及食品质量安全的保障条件。目前我国粮食科技投入明显增加,粮食储运技术水平大幅提高,粮油加工技术整体提升,精深加工与综合利用技术不断提高,高新技术加速粮油食品工业化进程,粮油标准与检测技术日臻完善。通过科技周的宣传,我们要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严格执行粮油质量标准,切实提高对粮油质量安全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从食品安全的源头开始重视食品安全,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和监督执法环境,不断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三、记者:请问近几年,我们为保障食品安全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郄建伟:(一)建立健全粮食质量安全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是粮油食品企业合法生产经营的准绳,是质量安全管理和监督的依据。目前涉及到粮食质量安全的法律法规主要有《食品安全法》、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这些法规对粮食从“农田到餐桌”各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进行了明确规定。其中, 《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赋予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对粮油产品的收购、储存、运输环节中粮食质量与原粮卫生的监管职责。为切实履行职责,国家粮食局会同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了《粮食流通监督检查暂行办法》、《粮食收购资格审核管理暂行办法》、《粮食质量监管实施办法(试行)》、《粮食监督检查工作规程(试行)》、《粮食库存检查暂行办法》、《中央储备粮代储资格认定办法》、《中央储备粮油轮换管理办法》、《粮油仓储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相关配套文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制度,细化了粮食经营者的质量安全责任和义务,建立了粮食出入库质量检验制度,明确了粮食质量安全监测抽查制度,规定了粮食检验机构定期比对考核及检验人员持证上岗制度。这些法律法规为规范粮食经营者的经营活动、依法开展粮食质量安全监管提供了重要依据,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 二)推进粮油及相关标准的制修订
粮油标准是实施粮食质量安全监管的前提和基础,粮食生产、经营者必须严格执行强制性粮油标准。近几年来,我国以促进农民增收、促进粮食产业化发展、规范市场管理、保障质量安全、提高行业管理水平为目标,大力推进了粮油标准制修订工作。目前,我国现行粮油标准总计超过1000项,其中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各约占一半,特别是2008年以来,国家粮食局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发布了《小麦》、《稻谷》、《玉米》、《大豆》新修订的国家标准,这四大粮食品种占我国粮食总产量90%,新国标均为强制性标准。我国已经基本形成了包括产品质量标准、卫生安全标准、检验方法标准、仪器设备标准及技术规范标准等在内的比较完整的粮油标准体系,覆盖了粮食生产、收购、储存、加工、运输、销售和进出口等各个环节。对原粮、油料、成品粮油、粮油深加工产品等涉及质量安全要求的方面都进行了规范,主要包括分类等级、污染物限量、检测方法、过程质量控制规范、储粮药剂及技术、产品包装和标识等。主要标准与国际标准及发达国家标准已基本接轨,基本能够适应我国粮食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发展需要。
( 三)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力度
近几年,全国粮油质量监管工作显著强化,根据国务院的职责分工,有多个部门涉及粮食质量监管,分别对粮食收购、储运、加工、销售等流通环节的粮食质量安全负责,形成了部门既分工明确,又密切配合、相互衔接、齐抓共管的监管体系。在监管工作中树立了全程监管的理
念,各部门各司其职,坚持预防为主、源头治理的工作思路,形成了全国统一领导、地方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监管工作格局。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国家粮食局着力把粮食质量安全工作抓实抓好。近年来,逐步加大了对库存粮油质量的监督抽查力度,形成例行抽查制度,大力加强对各级储备粮、军供粮等政策性粮食的质量安全监管;定期对收获、储存环节的粮食质量安全开展专项调查,及时掌握全国粮食质量安全动态,从源头上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做好和指导工作;组织开展了服务于“三农”的粮食质量调查与品质测报工作,以及最低收购价粮食的质量管理工作;开展粮食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规范粮油市场秩序,保证市场粮油质量符合要求,严防不安全粮食流入口粮市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食用安全。
四、记者:请问科技在保障粮油食品安全中起到了哪些作用?
郄建伟:保障食品安全涉及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方面,因此,实现食品质量安全全过程的监管十分重要。科技从检测、检验、仪器、标准等方面对食品安全质量的监管、监控起到了全面支撑,以而保障全过程的食品安全。“十五”期间,我国开展了食品安全技术研究,构建了共享的全国食品污染物监测网、进出口食品监测与预警网,建立了219项实验室食品安全检测方法,研制出81个检测技术相关试剂(盒)和现场快速检测技术以及25种相关检测设备等。“十一五”期间,开展了食品安全全程控制技术、规范操作技术、标准体系等研究和示范工作。这些研究为提高国民健康的膳食水平、保障食品安全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另外,近年来,国家粮食局先后组织完成了多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包括“全国小麦、玉米、大豆的品质测报”、食品专用粉配置技术、检测方法及质量标准的研究、粮油及加工产品标准体系框架研究、小麦新陈快速鉴别方法研究、优质稻品质特性和加工工艺及“优质稻谷品质测报示范区”等,这些都为我国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障。同时,技术手段对有害物质的检测、监测、控制以及制定标准、评价指标等方面起着客观公正的作用,因此,要努力提高科技水平,在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加大技术投入,以全面支撑和保障粮油食品的安全是我们的重要职责。
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科技在保障粮食安全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目前,我国粮油加工初级产品的消费还占主流,如何提高主食品工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在实现传统的面条、水饺、米饭、馒头等工业化生产以及主食米面、冷冻方便食品加工、营养油脂的开发等方
面,是实现标准化管理、食品多样化、方便绿色的重要支撑。我国主食品开发应充分利用粮食的多样化资源,以深加工的新技术为导向,积极开发主食多样化的产品,如玉米主食产品、杂粮主食产品等,以满足人们营养健康的需要

分享到: